近日,2024年江苏省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案例)评选结果揭晓,县文化馆报送的“北纬33°的纳微凉”“夏季广场艺术周”系列文化惠民活动融合创新案例,从全省百余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膺“优秀案例”。这项始于2000年、连续举办24届的文化品牌,以年均20万人次参与量,成为黄海之滨最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天耀中华,风雨压不垮,苦难中开花……”春日的阳光透过县文化馆的玻璃幕墙,洒在合唱教室跃动的音符上。祖萍萍老师手中的指挥棒轻轻扬起,50余名学员的歌声如潮水般涌向高潮。学员施青春指尖轻点节拍,陶醉在《天耀中华》的恢宏旋律中:“这里不仅有专业指导,更让我们感受到艺术联结心灵的温暖。”这支由教师、退休职工、创业者组成的“百姓合唱团”,正是县文化馆深耕文化惠民的生动缩影。
如果说合唱团是文化惠民的一扇窗口,那么多元课程体系则构建起全民艺术普及的立交桥。在舞蹈教室,老师正带领“银发舞团”排练现代舞,纱裙翻飞间全然不见岁月痕迹;剪纸工作坊里,非遗传承人指导孩子们将渔家故事剪成窗花;在非遗展厅里,可以欣赏到糖画、农民画、蓝印花布、草编等精彩纷呈的非遗技艺。对于各类活动开展,县文化馆馆长顾东升如数家珍:“我们已成功举办了11期20多个班次的‘艺’起来吧全民艺术普及和‘公益夜课堂’培训品牌项目,直接惠及36000人次。参与者的年龄跨度极大,从9岁到70岁不等,这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了全民的艺术素养。”
这座有爱小城的文化脉动,正通过创新实践焕发新生机。作为国家一级文化馆的射阳县文化馆,秉承推陈出新的理念,持续做好“‘艺’起来吧全民艺术普及”“公益夜课堂”“‘趣’文化馆”等一批惠民活动;同时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加深“‘江风海韵’沿江沿海城市文艺联盟”文艺交流,不断提升射阳的知名度和文化软实力。结合非遗、民俗等类型,文化馆不断推进完整社区建设,为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享受。
文化软实力如潮汐般涌动,滋养着城市发展的精神根系。面对未来,顾东升透露:“我们将从搭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入手,通过开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系列活动,紧紧围绕红色文化的创作主题,认真做好为城乡架起相互合作的纽带,努力办好主题丰富、形式多样、内容多元的‘艺术周’,让文化服务像蒲公英种子,飘进社区、学校、企业的每个角落。”
从蝉鸣盛夏的广场艺术周,到灯火可亲的公益夜课堂;从白发翁媪执笔挥毫的书法班,到少年指尖流淌的《高山流水》,射阳正以文化为纽带,织就一张联结传统与当代、专业与大众的艺术网络。正如那首回荡在文化馆的《天耀中华》,这里跳动着的不只是音符,更是一个城市文化自信的澎湃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