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射阳县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通过省级验收
近日,射阳县2022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顺利通过省自然资源厅和财政厅组织的验收。该项目创新性在侵蚀性粉砂淤泥质海岸开展离岸生态潜堤建设,是我国首个遗产地内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实施周期为2年。
射阳县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总投资为2.63亿元。修复区域包括北区(双洋港南至运粮河岸段)和南区(港南垦区)两个修复区,完成生态修复面积8.9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8.9平方公里,保护修复海岸线长度16.9公里。项目于去年底通过工程竣工专家验收。项目整体达到了实施方案要求,实现了绩效目标。
射阳县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以海堤生态化建设、退渔还湿、海岸线整治三大工程建设为核心,构建稳定、健康的海洋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减灾协同增效。根据生态海岸防护理论,采用海洋工程与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相结合,以“绿色海堤”应对海岸侵蚀灾害风险。是东海片区首个在离岸100 - 200m处开展潜堤建设,用于消减波浪能量。同时通过堤身生态化建设、背海侧生态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海堤生态功能,在目前侵蚀高滩陡坎进行抛石护坎工程,防止高滩进一步蚀退;退渔还湿以“微地貌整饰、本地植物引种、潮汐水动力调控”为核心,重构与恢复海岸带潮滩盐沼湿地。主要通过湿地水文条件修复,湿地微地貌修复,盐沼湿地植被修复等技术开展滨海湿地修复。其中射阳河北部退渔还湿还考虑了盐沼植被减灾种植优化设计。射阳县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首次在侵蚀性粉砂淤泥质海岸,构建“离岸潜堤-抛石护坎-盐沼湿地-生态化海堤-后滨植被防护带”的海岸带综合立体防护体系。围绕提升海岸带湿地生态功能和减灾功能的相关要求,通过实施海堤生态化、退渔还湿、重构与恢复海岸带盐沼湿地,将自然湿地恢复与人工湿地营造相融合,形成兼具海岸带生态功能和减灾功能的滨海湿地。
省级验收专家组表示,项目创新性在侵蚀性粉砂淤泥质海岸开展离岸生态潜堤建设,突破性在南黄海区域为牡蛎、藤壶等海洋生物营造生境并填补生物多样性长期缺失的一环,首次运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在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地区域内开展接近自然状态改造和生态保护修复,首次在项目区监测发现全球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在此栖息的IUCN红色名录受威胁鸟类达34种。该项目是为数不多按规定时序完成工程建设、达到绩效目标并顺利通过验收的中央资金支持项目,将为全球滨海湿地生态保护提供借鉴,为“强富美高”新盐城现代化建设开辟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