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走进享有“华夏桑蚕第一村”美誉的特庸镇王村村,沿着村内宽阔柏油马路,走过一幢幢白墙黛瓦的新型民居,看路旁花木繁多、河水清澈,占地5800亩的桑树林一眼望不到头,王村村有90%的农户从事栽桑养蚕,气温转凉后,蚕农们订单开始增多,开始忙着制作蚕丝被、围巾等的御寒产品,呈现出一派宜居宜业的优美景象。
王村村的发展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受助于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近年来,县供电公司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网公司乡村振兴相关部署,依据行业特色和地方产业发展,通过电网不断升级、服务不断靠前,充分发挥电力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以坚强电力供应、优质服务保障助力王村村形成以蚕种场、果桑园、桑苗嫁接中心、智能蚕房、桑茶厂为主的桑蚕产业链,全力以赴助推王村村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稳步迈进。
爱心服务开拓销售“新桑机”
“原来我们需要到村委会先登记领取积分卡,才能到超市兑换东西。现在我们在平台上就可以看到活动记录,直接线上兑换积分,东西寄到家里,真是方便多了!”王村村村民王长兵开心地说道……9月13日,县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走进王村村电力爱心超市,服务队队员们在引导区,热情地为前来的村民安装“网上国网”APP,并耐心指导他们线上兑换积分,获取等分值的超市物品或租赁电动农机具,实现爱心超市与村民生产生活的良性互动。
除了方便村民兑换积分,在“网上国网”APP直播区,蚕丝被、蚕丝面膜、桑芽桑叶茶、桑葚酒、桑葚糕等各种蚕桑产品整齐地排列在货架上,队员们在镜头前卖力展示产品,详细介绍产品的优点和细节,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和购买,助力蚕农打开线上销售市场。
“我们将不断加强村居合作,全力打造农村电商平台。深度挖掘茧、叶、根、枝等蚕桑资源,积极引导桑蚕农通过直播平台,更加便捷地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拓宽销售渠道,增加收入。”县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队员周庚彪向记者说道。
智电满格开启养蚕“新模式”
10月18日,县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来到养殖户张爱民的智能养蚕房内,只见一条条又白又胖的蚕宝宝大口啃食着桑叶,长势十分喜人。张爱民一边查看蚕房内温湿度,一边操作着智能投喂装置,而队员们则是细心帮助他检查蚕房电力设备运转情况,并询问近期用电感受。
蚕从幼虫到结茧共要经历四眠,对于环境温湿度的要求很高,稍有不慎便很可能造成蚕种死亡。为提高生产效率,王村村引进智能蚕房投入自动升降机、滑轨投喂机、切割机等电气设备,用恒温器对蚕室加温,在保障养蚕环境稳定适宜的同时也解放了蚕农们的双手。“现在智能蚕房对电力的可靠性要求特别高,改造后的智慧台区具备设备运行状态监测、低压故障研判、电能质量监测、供电可靠性分析等功能,提升了电网智能化水平,助力蚕农生产经营。”正在检查各项电力设备的队员陈勇向记者介绍道。
据陈勇介绍,年初以来县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通过安装32台智能开关等智能化设备,实现台区智能化升级,智能蚕房智能开关覆盖率实现100%,基本实现全年零停电。
绿电升级铺就烘茧“新丝路”
抽检、验级、过秤、搬运……眼下,正值秋茧收购季,在贵波蚕茧收烘站,一袋袋刚收购的蚕茧堆积成山,一片繁忙劳作的景象。日前,县供电公司服务队也来到这里,逐一检查电能替代设备运行情况。
“刚收的蚕茧属于湿茧,不能长期放置,否则就会霉烂变质。过去我们主要用煤烘干,产生的蒸汽温度难以控制,蚕丝质量不高,影响定型效果。”该站电气负责人袁庆同介绍说,蚕茧烘干过程需要蒸汽烘干去除蚕丝中的水分,以往所需时间从50分钟到3小时不等。
今年9月,县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建议贵波蚕茧收烘站引进一台60千瓦的蒸汽发生器配套真空定型蒸箱,使得蚕茧质量大大提高,烘干时间缩短到20分钟到半个小时,不但省时省力、干净卫生,蚕丝质量也明显提高。“还有就是,我们将烘干过程安排在夜间谷电时段进行,大大节省了用电成本。”袁庆同开心地说道。
现代化的养蚕业生产离不开清洁电能供应。电气化养蚕育种有力促进了王村村桑蚕产业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的提升,铺就了百姓致富“新丝路”。“只要我们有什么需求,一个电话,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就会过来帮忙处理。”谈到供电服务,袁庆同竖起了大拇指。
乡村振兴,电力先行。据悉,县供电公司将持续推进农村电气化建设,优化供电服务举措,切实以“电保姆”式服务融入地方发展大局,不断延伸乡村供电服务触角,持续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注入“电能量”,助力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